2021年机动车检测行业浅析及投资建站体会(机动车检测市场分析)
一、 检测行业的利润以检测费单次来看是完全高于以前的,每个省份和地区标准虽然都不完全一样,但是检测收费标准都至少上涨九城,甚至是一倍或更高。而且是现金业务,基本不存在赊欠现象。不利的情况就是2020年11月20日官宣的检测时间新规定,有一部分车辆免检周期的变化,比如说前置发动机的7座以下非营运乘用车10年内上线3次比之前减少了1次的是轿车、前置发动机的9座以下非营运乘用车10年内上线3次比之前减少了3次的是7座及以上的SUV车型和MVP车型,中置(座位下)发动机的面包车和各种大中小货车年检次数保持原来不变,所以说主要业务需要参考本地车辆类型的保有量。
二、 机动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路网监控的完善脱审、违章的成本大大增加了,一辆车只要上路被监管的力度已经是空前了,再加上大数据和个人诚信、征信的关联,走不正规报废的会越来越少,车辆能凑合用的肯定不想低价被报废回收,那就必须参加年检。目前来说需要考虑的就是检测站数量的增加这个实际情况一定要认真参考本地市车辆监管大队的建议,因为随着GB38900的实施建站成本降低了,但拿到机动车检验检测资质又严了。
三、 场地要求目前来看并不是很严格,除了农业用地其他属性的都可以,且属于环评豁免类目,基本不受环保政策造成的停产停工影响,只检蓝牌车10亩以上基本满足要求,带黄牌车辆的话15亩以上是最低标准,主要根据当地其他监测站的分布和满足黄牌车辆的交通准入来进行考虑位置问题,不要只看第一年,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广告效应最起码也在大半年以后,这个不是挣快钱的项目,目前的情况想头一年收回成本很难,最好是有合适不用的闲置厂房没有项目又租金成本很低更好。
四、 检测设备可以选择的厂家较多,且成套设备价格比以前低了很多,国内几家较有实力的厂家也会安排工程师指导现场规划布局,但建议选择大厂的设备,后期成本和时间成本会低很多,在不走弯路的话建设周期基本可以控制在半年左右,因为可以同时进行硬件的布局和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要认为内部管理体系就是简单玩一些文字,如果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把相关检测过程要求和记录做到才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途径,文图记录和视频记录是对检测过程的监督记录同时也是企业能够合理规避风险的证据。
五、 人员数量上需要根据国家要求或当地省内要求配备,这个在检测站规模相当的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并且整体行业薪资标准普遍不是很高,流动性也不大,不能按照传统的制造业和企业上去管理,一个合格的检测人员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的,一线实操要求很高,服务意识要强,中层管理需要有学历、毕业年限、标准学习贯彻的要求,平衡好员工在当地的收入和工作热情才是最该考虑的。以服务、效率来赢得顾客,在合格合理的检测方式下尽可能的提高通过率才是最稳妥的回报方式,千万别把赚到的钱都去交了罚款。
六、 通过这几年中几个检测站的建设中摸索到一些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对准备投资机动车检测行业的看官一点小小的作用,如果正在项目进行中可以交流心得,如果准备投资的话不妨观望到疫情情况好转,因为我发现有不少新检测站的投资者在现有的竞争压力下切入目前社区团购那种模式下的经营模型里,如果再加上本地市检测行业协会的约律力度不足的话会给本地区所有的同行业投资者造成极坏的市场影响,虽然都说同行不同利,但是一些激进的投资者用过于激进的手法进行营销其结局只能伤害了自己和行业,最后只能是自己退出市场等着被别人低价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