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都不懂的人,想要买车,车评人嘴里的话可靠吗?
我看了接近30年的各种车评,核心结论是: 没有厂家会为自己的缺点充值。如果是两位以上车评人都提到同样的缺点,就更可信了。 无论某位车评人多诚实,你多相信这位车评人,他的内容会受他个人喜好习惯、品牌倾向、认知能力所影响,必须看多位车评人交叉印证,才比较可信。 比如你在考虑某款家用代步车,看一位很中立的车评人开这车下赛道,得出这车的ESP介入太早,弯道极限提不上去,觉得这车不行——对于不下赛道的你,这个结论参考价值不大。 又例如前TOP GEAR的大猩猩,算是地球上最出名的车评人之一,在开惯豪车超跑的他眼里,大多数家用车都毫无驾驶乐趣,都是弱鸡。对于实用性和舒适性他一点儿也不关心。 中立的横评比较可信,例如大机构做的4车以上的横评——这种横评捧一家得罪另外几家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不中立的横评,如果你能看出捧的是哪款车,除了被捧那款外的评价也比较可信。当然,回到第一点,缺点比较可信。 ▼ 6款MPV的横评,就比单独评价一款要靠谱[1] 客观事实>测试数据>主观感受>总结评价 举个例子: 腿部空间XXcm,比竞品长XXcm > 坐进去一个美女能翘二郎腿 > 车评人嘴巴说很宽敞 > 很宽敞推荐买 原因: 客观事实无法改变 > 测试可以做手脚(找个矮美女)> 主观评价纯靠良心 > 结论可以前言不搭后语 ▼ 10款MPV的地台高度,这种就属于客观事实,可信度较高。[2] 尽信书不如无书,某些厂家会提供“试驾特调版”的车型给车评人,消费者实际买到的车却会差一大截。 正确做法是拿着这些“参考”去4S店试驾,就能对这辆车的优缺点都有充分了解。尤其是上面提到的“缺点”,试驾时一定要试试这些“缺点”你是否能接受。这就是所谓的木桶原理: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毕竟对于家用车来说好不好用,一两项突出优势带来的爽和刺激,只在刚买车那阵子兴奋几个月,缺点带来的烦恼却会一直伴随你好多年。 最后,试驾不要钱,不试吃大亏!车评人说的缺点通常比较可信
不要只看一个车评人
多车横评比单车评测可信
车评内容可信度顺序:
车评仅供参考,请以实物试驾为准。
参考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97636386494349312^https://www.zhihu.com/zvideo/131436096457041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