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多吉少 轿车追尾大货车碰撞测试解析(大货车追尾小汽车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在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占了很大比例,然而如果是高速行驶的轿车追上了大货车的尾部,并且大货车尾部的防护装置起不到防撞作用时,车内乘员则凶多吉少,后果不堪设想。由于轿车的引擎舱缓冲吸能区高度往往低于货车尾部的离地高度,因此发生追尾事故时小轿车容易直接“钻进”货车尾部导致驾乘人员伤亡,所以货车尾部防护装置能否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就非常重要。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进行了一次模拟轿车追尾大货车的碰撞测试,其中30%重叠追尾测试结果堪忧,本期网通社将为大家解析这次轿车追尾大货车碰撞测试情况。


轿车追尾大货车测试方法


IIHS的轿车追尾货车碰撞测试方式是一辆参试轿车(2010款美规迈锐宝)以56km/h的时速撞击静止大货车尾部,在同等速度下,轿车分别以100%重叠、50%重叠和30%重叠3种不同面积去撞击固定目标,撞击面积越小,则危险系数越大。轿车追尾大货车的碰撞也可以称之为“钻撞”(Underride),因为货车尾部的离地高度往往高于轿车前部吸能区的高度,发生追尾时轿车更容易直接钻入大货车底部。需要指出的是,迈锐宝只作为模拟追尾轿车车型参加测试,此车获得了IIHS年度最高等级安全评定。
8款参试大货车追尾碰撞测试总体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次轿车追尾大货车碰撞测试的总体情况,参加测试的大货车(重型半挂车型)共有8款,这些车型占据了美国市场80%以上份额,所以有较为充分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在100%重叠碰撞测试中,这8款大货车全部通过测试,也就是说它们尾部的防护装置(防护栏)在测试时起到了防止轿车钻入底部而造成更大危害风险的作用。在50%重叠碰撞测试中,除了Vanguard这款货车没有通过测试外,其他7款车型全部通过测试。然而在更严苛的30%重叠碰撞测试中,只有Manac这款车型通过测试,其余参试大货车尾部的防护装置均不能为被追尾的轿车提供安全防护。
100%重叠测试 本次参试大货车防护装置均能提供防护



参加测试的8款大货车尾部防护装置均符合美国相关安全标准,当测试轿车以100%重叠面积模拟碰撞大货车尾部时,大货车尾部的防护装置可以提供“拦截”,强度足够的防护栏可以防止参试轿车以56公里/小时的时速钻入货车尾部而对乘员造成伤亡。由此可以看出,强度足够的大货车尾部防护装置可以抵挡碰撞中巨大的冲击力,这时追尾轿车的前部缓冲吸能区可以实现吸能溃缩作用,吸附碰撞防护杆时产生的绝大部分撞击能量,同时轿车内如安全带、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装置也会及时发挥保护作用,共同保障了车内乘员的安全。
在50%重叠追尾碰撞测试中,7款参试大货车表现良好,通过了测试,只有Vanguard这款大货车尾部防护装置没有达标。
若货车尾部防护装置强度不足 对轿车内乘员来说则是“凶多吉少”



我们也可以对比看出,当大货车尾部防护装置的强度不足以抵挡住追尾轿车的碰撞冲击力时,轿车100%重叠追尾大货车则会冲过防护装置钻进它的底部,这时大货车尾部车体结构会直接与轿车的风挡和A柱等结构发生碰撞,而轿车的风挡和A柱等结构是抵御不了这种强度的撞击力,车内的安全气囊在这种情况下更是“不堪一击”,轿车内乘员则“凶多吉少”。
30%重叠模拟现实中追尾撞击面积较小的情况

30%重叠追尾碰撞测试,这是模拟追尾时撞击面积较小的一种情况,即驾驶员一侧或副驾驶一侧与货车尾部发生撞击。在现实轿车追尾大货车事故中,这类情况也占了相当的比例。这项测试撞击力集中在模拟追尾轿车的车头最左侧约30%范围内,这使得大货车尾部防护杆接收到的单位面积撞击力相对100%重叠碰撞或50%重叠碰撞更为强大,如果大货车的防护栏此时没有足够强度起到防钻撞作用,那么测试中轿车在56km/h时速下以30%重叠面积追尾大货车,对于车内乘员来说将有致命危险。
30%重叠测试 多数参试大货车尾部防护装置不能提供防护
通过测试现场图我们可以看出,当轿车以30%重叠面积与大货车发生追尾碰撞时,测试失败的大货车尾部防护栏强度不够,并没有保持在原始位置。轿车的前部吸能区(车头部分)防护栏直接进入大货车尾底部,这时参试轿车吸能薄弱的A柱和风挡部位直接与货车尾部结构接触,强大撞击力将A柱推至B柱位置,在货车尾部结构撞击入侵驾驶舱内的情况下,安全气囊及时弹出也已经起不到保护作用了。强大的冲击力导致驾驶舱严重变形损毁,这种情况会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亡可想而知。就IIHS这次测试而言,8辆大货车中有7辆没有通过30%重叠追尾碰撞测试,占绝大多数。
通过30%重叠测试的唯一车型 其防护装置设计更合理


在8款大货车中,只有Manac品牌车型通过了30%重叠追尾测试,同时这款大货车也是唯一的三项测试全部通过车型。此车的尾部防护装置设计更为科学,它的防护栏的纵向支撑杆位置更加靠向外侧,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横向防护杆两端能够抵御更大撞击力,这样则阻止轿车在发生追尾时进一步钻入大货车底部,当轿车完全停止时,其风挡和A柱并未与大货车尾部结构发生撞击,同时碰撞能量已被轿车前部吸能区吸收,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配合下,追尾轿车内乘员受伤害风险被降至最低。
我国相关法规要求大货车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装置

在我国,对于大货车的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也有着严格的要求,相继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例如《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11567.2-2001)、《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等,要求大货车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侧后安全防护装置,但部分大货车的防护装置的安全性仍然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安全防护作用。所以自2010年7月1日起,大货车的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一律按《道路交通法》要求安装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吸能缓冲装置的安全防护装置,原有不合格的安全防护装置需拆除重装。
轿车追尾大货车事故中,前者处于严重劣势。通过美国这次模拟轿车追尾大货车碰撞测试我们可以看出,在100%重叠测试中,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轿车有足够的安全性以及大货车尾部防护装置牢固达标,才能避免后车内乘员受到伤害,把风险降至最低。而最严苛的30%重叠测试中,通过考核的大货车还额外需要具备尾部防护装置的合理设计结构。反观我国部分大货车车尾防护栏,并没有达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障安全的防护装置形同虚设。因为没有防护装置,对货车车主或驾驶员自身安全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因此除了相关部门加强对大货车尾部防护装置监管力度外,轿车的驾驶者应遵守交通法规、谨慎安全驾驶,遇到大货车保持安全车距,不与大货车在相邻车道并排前行以及尾随大货车,以减少安全隐患,避免惹"货"。(网通社 2014年12月30日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