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寰球年度车测评上,这几位点出了中国汽车的几个致命问题!丨汽车预言家
本届寰球年度车测评中,寰球汽车以最强实力阵容带动数十位来自汽车业内外不同领域专家学者,汇聚成为一支中国汽车最具特色的评测专家团队。一天测评之后,他们如何评价寰球年度车?对于参加测评的40余款车型和2017年的汽车市场,他们又是如何从各领域抒发各自的看法?
近半年的准备,40余款热门车型,终于在12月26日这一天一同驶入2017寰球年度车测评场地,迎接真正检验它们的中国汽车行业中最强实力的专业测评团队。
今天,寰球年度车测评历经一届又一届的总结,在与时俱进的测评团队和测评项目中,40款余车型就是在这一天中接受了近8个小时、数十位专家的亲身试驾与测评,完成了一场公平、公正、公开的第四届寰球年度车测评。
寰球年度车测评的精彩可谓是无处不在,但在众多的经典之中最令行业惊叹的是寰球年度车的测评团队,他们来自于汽车业内外不同领域专家学者,有经济学界的汽车热爱与专注者、汽车业内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有安全方面的实践者、有设计艺术领域的见证和参与者……他们各有不同,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寰球汽车年度车测评专家。
一场专业的年度车测评必会有一个最为公平、公正的测评结果,但在最终结果公布之前,十余位专家首先代表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在寰球年度车测评、汽车行业市场和测试车型等各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李稻葵:自主品牌重在塑造“价值工程”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此次2017年寰球年度车测评过程中,国产品牌进步巨大,国产品牌总体很好,但在细节上的遗憾让整个产品功亏一篑。以苏联的“价值工程”做比喻,每一个细小部件对产品起到了关键决定性作用,因此自主品牌价值工程应该做好。国际品牌上,德国汽车工业有着自己的沉淀,日本汽车从个人而言没有新时代的感觉,美系车总体进展也不大;总而言之,自主品牌进步很大,希望很大。
师建华:一碗白开水的汽车思路在中国打不开思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寰球年度车到今年已经形成品牌;2017年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全年车市增速大约在3.7%,明年整体车市增速约在3%,低速缓平增长将成常态,因此品质发展才能在中国市场寻找到方向;今天测评自主品牌分两极化,有些自主品牌经历发展痛苦后取得了发展,还有一些不断增长,还有一些是仍处于上一代产品阶段的;有成绩也有距离,与老牌车企相比自主品牌还要努力在细节上加强发展;跨国企业开始在中国市场形成技术差距,总之创新成为划分中国汽车产品的核心,一碗白开水的产品思路在中国打不开思路。
谢鸿鹏:自主品牌消费忠诚度应从车辆长久性入手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高级工程师谢鹏鸿
从性价比、功能感观察,自主品牌已领先合资品牌,设计创新是一大亮点;今天的很多车辆很好,但我们看到的是性价比与感官,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评判在于车辆的长久性,这是过去国产品牌最大毛病,自主品牌的消费忠诚度应从这一步加大挖掘。不仅在产品上创新,同时在耐久性上也要寻找积淀。
张金换:SUV和跨界车型是市场趋势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教授张金换
规范是寰球年度车给中国汽车打上的标签,我们专家来自各行各业,对于汽车的看法也不相同,因此在公平、公开、严谨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展现的是中国汽车最客观的认识。
2017年评测我发现,80%的SUV产品说明市场决定了中国汽车发展的方向。我认为这一势头会继续发展,同时引申到跨界车型上。另外在车型功能上,互联网科技已经成为标配,这是新的特点,但所有企业对于互联网与安全的结合上并没有紧密。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有不同视角,大家的创新精神很高,希望在安全上谋求更多的创新,这也会反馈给企业更强的生命力。
柳实:自主品牌华而不实的现象令人担忧
北京警察学院副院长柳实
喜忧参半是今年参加测评的总体感受,喜在于中国汽车的整体感官是不逊于其他跨国车企;忧的是所有厂家将重点放在内外饰与所谓的互联网上。举例没有几款车型将安全放在首位,在减震系统上使用双叉臂与多连杆的车型不多。华而不实的印象令人担忧,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表面,这对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利。一辆好车应该将内部做的更扎实,希望通过寰球年度车,希望厂家意识到产品品质的最终评判依靠日常使用表现,而不只是感官。希望汽车市场大环境回归理性,希望中国汽车静下心来研究一辆好车。
姜忠军:自主品牌应坚持与跨国车企差异化竞争
J.D.Power汽车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姜忠军
增速放缓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表现,但增速质量提高了,踏实的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研究消费者,从而取得市场青睐,这是好的事情。自主品牌这4年来寰球年度车很是关注,今年我认为自主品牌已经有几个突出的产品让大家看到了信心,看到了与其他跨国车企有差异的发展路线,这种节奏和底气如果坚持下来,一定会带动中国汽车行业长远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差异化是今年车市最大特点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张桐山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王山
随着85、90后消费者成为中国消费主流以及整体车市增速放缓,差异化成为2017寰球年度车40余款测评车辆带来的印象,不再按照过去的级别区分,而是按照功能、特点来形成针对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尤其是自主品牌,性价比、感官品质与市场的消费需求结合非常贴切,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