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决战2023,李斌的危机感(蔚来李斌教父)
刚刚过去的2022年,和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老大哥”蔚来也过得并不容易。
因为疫情和供应链问题,两次停工停产;投入巨大,销量却不如预期;在资本市场遇冷,亏损还在加剧……所以,蔚来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斌也坦言,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和动荡的一年。
按照1月5日爆出的消息,李斌在2023新年第一天发出了全员信,简易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成果,列举了蔚来团队的8项不足之处,提到了2023年的团队规划。
在内部信中,李斌对蔚来的危机感跃然纸上。有可能有人会说,这是蔚来自曝家丑,但我认为,这是真实的蔚来。
蔚来不平凡的2022年
蔚来的2022年,如李斌所说,有苦劳,也有功劳。
2022年,蔚来共交付新车122486辆,同比增长34%。产品方面,蔚来先后交付基于NT2的三款全新车型ET7、ES7和ET5,以及2022款ES8、ES6和EC6。12月24日,蔚来发布电动轿跑SUV EC7以及全新ES8。
全球市场的拓展上,2022年蔚来开始在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建立由产品和服务等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并开启ET7交付。
在资本市场,蔚来先后在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首家三地上市的汽车企业。
研发方面,NT3研发正式启动,创新业务部门的工作按计划推。此外,线下也在继续扩张,NIO House和换电站、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完成既定目标。
尽管如此,李斌还是认为,2022年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影响超过预期,打乱了原定的节奏与计划,且“不少同行的同期表现比我们更加出色”。
2022年受疫情和供应链影响,蔚来合肥工厂在4月和10月两度停产,工厂满负荷正常生产的日子并不多。
而在蔚来最看重的销量上,从各月交付曲线看,2022年蔚来的交付如同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虽然全年交付122486辆,同比实现增长,但实际并未达到年初立下的flag。
按照2022年初规划,蔚来销售目标为15万辆,新产品对交付量的拉动效果显然不如预期。蔚来的全年销量,不仅落在去年突飞猛进的广汽埃安和哪吒汽车之后,还被理想超越。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在陆续传达压力。尤其是比亚迪,在去年4月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之后,销量一路高涨,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6.35万辆,同比增长了208.64%。
除了交付量,还有盈利的困境。2022年第三季度,蔚来的净亏损为41.4亿元,同比扩大了44.9%;综合毛利率为13.3%,比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虽然交付量上涨,但仍然越卖越亏。
对于毛利率的下滑,蔚来的解释是,原材料价格仍在高位,电池涨价;研发高投入,去年第三季度蔚来的研发支出达29.4亿元;能源及服务网络投资扩大,导致其他销售毛利率下降。
但解释归解释,对于蔚来而言,这些问题带来了直接的危机感。蔚来显然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手笔“烧钱”之后,如若2023年继续维持这种“过山车”状态,蔚来将陷入更大的僵局。
今年能否扭转局面是关键
进入2023年,蔚来有压力,但方向也很明显。
来看李斌在内部信中提到的“八项不足”,交付量增速落后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整体增速;应对供应波动,很多厂商的反应更迅速,更高效;针对需求波动,惯性太强,调整不及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新车上市前后的软硬件质量问题已经影响了产品口碑和声誉;测试车事故和数据被窃取事件暴露出公司内部管理需要加强;建立了用户满意度的反馈机制,但解决问题的闭环速度仍然距离用户的期望有很大差距;组织和团队在过去一年中扩展过快,内部沟通效率亟需提升;数字管理系统不能很好支持业务的新需求,已经成为了业务发展的瓶颈。
对于各方面的问题,李斌基本上一针见血。而之所以明确这样的认知,或许主要包含了几个原因。
从行业政策角度看,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补将退出,必然将对新能源车企业带来影响。同时,如李斌所说,“疫情平复需要一段时间,经济恢复增长、消费者恢复信心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高端汽车市场尤其会受影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和技术越来越同质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获得。”
李斌还提及了蔚来的全球发展,“逆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反转,我们进入全球市场的过程一定是困难重重。”
对全球市场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按照乘联会和中企协此前的分析和预测,今年的汽车出口环境并不比去年好太多。由于全球高通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衰退风险,或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挑战。随着芯片短缺问题逐步缓解,国外汽车价格和供给偏紧等问题得到缓解,对拉动中国汽车出口不利。
2023年,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影响无疑仍然存在。但对于蔚来而言,2023年的工作表现又直接决定了他的长期竞争力。补贴退坡,也证明考验蔚来造血能力的时候到了,蔚来不得不“放弃任何的侥幸心理,保持危机感”。
今年上半年,蔚来将交付5款全新NT2车型,全面展开NT3研发,欧洲市场的用户交付与服务将进一步提速。更重要的是,蔚来计划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这也是验证过去几年高投入,以及蔚来二代平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时刻,对于蔚来至关重要。
当然,有危机感的不只是蔚来汽车,去年最后一个季度,造车三兄弟中的小鹏和理想先后在内部调整了组织架构。小鹏汽车计划更聚焦于战略、产品规划和研发,进一步提升品牌销售和服务能力,并在近期设立了内部财经平台,提升成本费用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财务体系的合规能力。理想汽车也对管理层进行了大调整,并启动矩阵型组织模式调整,新增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财经部等五个实体部门等。
再来看蔚来今年的投入计划。李斌预计2023年公司的资源投入只会有小幅增加,将从内部挖掘潜力,尤其是对低效的组织、低效的团队、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项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优化。
由头部新势力的转变来看,“节衣缩食”和稳中有进或许将是今年的主要方向。
走过不平坦的2022年,各行业的艰难肉眼可见,车企们几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023年,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已经爆发,市场环境仍然艰巨,经济消费也进入恢复期,在新能源汽车的大混战中,已经没有人还能轻轻松松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