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的汽车评测网站没有一个是有马力排行的?(汽车权威评测网站)
不只是没有马力排行,还没有扭矩排行、整备质量排行balabala..... 为什么?因为意义不大。
说得很对,我来给你展开一下。
如果题主选车以马力为判断依据,我猜测题主是想要一台极速够高的,或者说其实题主搞错了关系,其实是想要台加速性能好的,那就需要以扭矩来判断了。那么,我要说,这还是错误的。
汽车虽然比不上人体,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孤立地把功率或者扭矩拿出来作为评判指标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
来来来,朴素地讲,假设我要选一台跑得快的。
首先
你是要看功率参数对不对?打个比方,A车最大功率100kW,B车80kW,哎呀,A好快啊!
未必哦,有个数据叫做比功率哦,看不懂自己去百度。
接下来我们开始补充条件,
A:最大功率100kW 整备质量2000kg
B:最大功率80kW 整备质量1500kg
so,两车比功率为
A:0.050 B:0.053
B车现在领先?错了,对同类型汽车而言,比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
对吧,还有个东东叫“风阻”,开屏的孔雀和鸡谁跑得快你总知道吧。
还有呢,扭矩、轮胎抓地力、变速箱齿比、换挡逻辑、悬挂调校风格.......还有N多,我不想写了,我懒。
能影响性能的数据多得很那,这些数据多有用啊,那把这些数据都做成可筛选排序的多好!多有用啊!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对主力读者而言。
了解这些数据作用并且看得懂的人能占阅读用户多少个百分点?抱歉,少之又少。
而了解这些的人在选车时根本不需要看这些数据排行。
-----------------------------------------我是逗比分隔线------------------------------------------------
补充一下
车辆的动力指标当然重要,既然单独的扭矩或者功率都无法评判,那么以什么作标准更为直观更准确呢?
答案是加速性能。
评论里提到为什么会有“排量”这个选项出现?
因为历史的延续,目前社会主流以发动机排量为判断标准其实已经落伍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技术的出现使得升功率大大提供,而且技术的差异使得一些厂家的小排量发动机能够释放出不逊于更大排量普通发动机的动力水平,例如PSA的THP系列发动机。另外对逐渐普及的新能源车而言“排量”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这就回到上面说的,以加速性能作为判断标准,这样一来不管是烧油的还是烧柴火的甚至是牛拉的,都可以作为判断标准。
于是,奥迪的尾标就不再出现排量的标识了,而是“A4L 40 TFSI”这样的动力标识,这个“40”是什么鬼?其实是通过百公里加速G值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字的命名方式。
新命名计算中具体数值来源的公式为: 100000/3600/车型0-100km/h加速时间/9.8×100 (取整)。虽然公式看上去比较麻烦,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也好理解,就是数字越大的,表示加速度越快。
以2012款 奥迪 A4L 2.0 TFSI(155kW)为例,其0-100km/h加速时间为7.3s,则其计算方式为100000m/3600s/7.3s,再除以G常数9.8,这样得出的数值即该车加速度对比自由落体的倍数,最后取整去整,以5为进制计数。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时该款车型0-100km/h加速度约为自由落体的0.3882倍,乘以100,再经过四舍五入后,所得到的结果39即为最终命名数字,因此,2012款A4L 2.0TFSI(155kW)对应的新标识即为A4L 40 TFSI;而同理,2012款 A4L 2.0 TFSI(132kW)加速时间为8.4s,对应的新标识则为A4L 30 TFSI。而大众也改了动力标识,同样不再使用排量,但是计算方式和奥迪不大一样。
大众的新尾标数字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发动机扭矩类别加上发动机技术类型。数字越大车辆发动机能输出的扭矩值越大。
例如 新标识“230 TSI”所代表的意义是:该车型配备的发动机是扭矩类别为230 牛·米的TSI发动机。
对比来看,个人觉得大众的动力标识在精确性和科学性方面是不如奥迪的,与排量评判相比只是进了一步但并没有质的升级。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精确和科学性并没有什么卵用。
可以预见未来很多年各品牌的动力标识计算方式和标准必然是百花齐放的,而且厂商们都尽量在搞定位差异化,这种精确排序对于普通民用车指导意义不大。
如果真的很纠结或者是要买钢炮/跑车该怎么办?
亲,现在本来就是看0-100km/h加速时间啊。综合实力可以看纽北圏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