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森林因宣传“0蔗糖”致歉,背后还有位专业网友的测评推动(分析元气森林0蔗糖风波)
因为宣传“0蔗糖”,4月10日,国内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一个迟来的升级”。
在其致歉声明中,元气森林表示,近期已对乳茶产品做了修正升级,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 低脂肪”改为“低糖 低脂肪”。从3月20日起生产的全部元气森林乳茶,原料中不再含有结晶果糖。

▲元气森林致歉声明
在外界看来,这则致歉来的突然。新华网发表评论认为,元气森林应该好好反省。事实上,“0蔗糖乳茶”的问题早在今年1月就被一名网友发现。此后元气森林的调整以及突然致歉,也与此有关。
今年1月,网友“KellyWeaver”在上发布一篇名为《什么?“无糖”乳茶喝了也会胖?——超市常见低糖、无糖饮料的营养学价值点评》,测评了18款饮料,包括奶茶、气泡水、碳酸饮料等。同月,元气森林产品负责人就此问题回复了该网友。直至4月10日,元气森林官方发布致歉声明。
今天(4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这位网友“KellyWeaver”冯小姐,她表示自己是慕尼黑大学流行病学硕士,本科研究方向就是营养流行病学。她指出自己测评过“0蔗糖乳茶”,这一整个品类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宣传“0蔗糖”,但实际上添加了结晶果糖)。“希望每一个食品企业,都真正静下心来,以专业过硬的方式打磨产品。”
测评发现“0蔗糖乳茶”品类均存在问题
红星新闻:您是如何发现市面上销售的元气森林乳茶等饮料宣传“0蔗糖”,实际为高糖高热量的?
冯小姐:是食品领域优秀答主@钱程,发现了元气森林的乳茶宣传“0蔗糖”,但实际上添加了结晶果糖。
去年12月,在我做饮料评测文章、向粉丝征集待评测的饮料提名的时候,他把这个事实告诉了我。
我平时没有饮用奶茶的习惯,他告诉我后,我才去关注这款产品,之后我做了一篇《超市常见低糖、无糖饮料的营养学价值点评》发在上,把超市常见的饮料、气泡水、奶茶等18款做了测评。
然后就发现了“0蔗糖乳茶”这一整个品类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宣传“0蔗糖”,但实际上添加了结晶果糖)。
红星新闻:您是如何对上述饮料的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加以验证的?可以简单分享下您的分析方法吗?
冯小姐:每款饮料都有一个营养成分表。根据原卫生部(现国家卫健委)于2011年发布的针对营养成分表的国家标准《GB 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厂商在标注食品的蛋白质,多不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糖(仅限乳糖)等营养物质的时候,其真实含量不得低于标称值的80%,否则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要求已经覆盖了一瓶乳茶的原料中绝大部分会提供能量(也就是大众常说的“热量”)的营养成分。即使不做实验,也可以直接通过营养成分表知道这款产品应有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当然,少数不法厂家固然是存在虚标做法的,但元气森林这款乳茶饮料在被我指出宣传的问题之前,主打的就是“不怕胖”,他们没有以违法为代价进行反向虚标的动机。
▲今年1月网友“KellyWeaver”冯小姐在发布的测评
宣传“0蔗糖”
是对大众缺乏营养学专业知识导致认知差异的利用
红星新闻:元气森林乳茶宣传“0蔗糖 喝不胖”存在哪些误导?会对普通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
冯小姐:从营养学专业的角度来说,0蔗糖不代表不含任何其他添加糖。但是,由于我国食品饮料业最常用的甜味剂是蔗糖(白砂糖),几乎没有其他糖,因此,在没有学过营养学的公众心中,“0蔗糖”这句话和“不含任何糖”是等价的。因此,宣传“0蔗糖”,其实是对大众缺乏营养学专业知识导致的认知差异的恶意利用。
在没有学过营养学的公众心中,“蔗糖”就是“能量”,于是,一瓶饮料只要说自己没有糖,就会被公众默认是“没有能量的”。
鉴于元气森林乳茶的能量密度和可乐相当,都是约160~180kJ/100ml,根据营养学的能量平衡理论,既然喝可乐会长胖,如果不节制地喝这个乳茶,那么长胖完全就是理论可以预测的事情。
我希望,消费者可以放心买饮料,而不是“人人都要拥有营养学学位”才可以。
▲元气森林看到测评后,其产品负责人表示会调整,并邀请该网友担任“产品建议官”
拒绝元气森林“产品建议官”邀请
希望企业营销的同时尊重科学
红星新闻:对于元气森林邀请您担任产品体验官,您对此如何看待及回应?
冯小姐:这个我已经回复他们了,我本人学业繁忙,暂时无法担当以试饮的方式参与产品开发、提供专业咨询的重任;但是我向他们推荐了专业的营养科研单位,也就是我本科毕业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如果元气森林是一家真正在意消费者健康的企业,那么专业的营养科研单位是比我更好的咨询对象。
红星新闻:您如何看待4月10日元气森林就宣传“0蔗糖 低脂肪”饮料公开发表道歉声明?对此您有什么观点想与关注此事的网友分享?
冯小姐:我认为企业在营销的同时,也需要记得,打铁也需自身硬。
如果只有一个乳茶的标识存在问题,尚且还能说是某一员工的偶然工作失误;但现在是,有不止一种产品存在宣传不够客观的现象——这就说明,可能是一个宣传物料生产流程上的系统缺陷。
如果想要预防以后类似的误导性、暗示性不当宣传的事件再度发生,企业更需要做的可能是彻底复盘一下各类宣传物料的生产流程,并且在这个流程中引入专业审核。
希望食品企业都应该拿出应有的姿态,真正静下心来,以专业过硬的方式,认真打磨为消费者负责的产品。并且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宣传语、宣传口号开展营销。
红星新闻:作为专业人士,您建议普通消费者如何理性购买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饮料?您之前做过超市常见低糖、无糖饮料的营养学价值点评,可否谈谈您选购饮料的原则?
冯小姐:总的来说,从目前的研究证据来看,常见的各类饮料中,白开水、不额外加任何其他东西的茶和咖啡等饮料是最健康的,可以毫不担心长胖的问题;如果一定想要喝甜饮料,那么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的无糖甜饮料可能比使用白砂糖、果葡糖浆、果糖等营养性甜味剂的有糖甜饮料更好。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张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