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在“委员通道”上提到了青浦这个救治新冠重症患者案例(张文宏谈浦东疫情)
转自:绿色青浦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集体采访时,讲述了自己当时在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巡诊时的所见所闻:“那天我去朱家角巡诊,我很担心这里能不能承受住。进入重症病房,有一位阿姨70岁,呼吸困难,到医院一拍大白肺,按理应该转到三级医院,但是过了时间,只能就地治疗。后来经过几次线上会诊,她好了,除夕前一天出院,我听到这件事情,坚定了加快建设社区卫生医疗体系的想法。”

张文宏提到的患者叫潘莉华,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白肺”、昏迷等严重症状,来到朱家角人民医院后,通过医联体远程会诊平台邀请张文宏对她进行诊疗,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让她度过危险期,身体好转。
今年1月12日,张文宏来到青浦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新冠救治工作时,回访了潘莉华。看到张文宏走进病房,潘莉华紧紧握住张文宏的手说:“非常感谢你和朱家角人民医院的医生,把我的生命挽救过来。”

为夯实三级诊疗网络医疗救治能力,今年以来,张文宏及团队医生多次来到青浦区华新、重固等街镇开展义诊、讲座、培训,持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传染病救治能力,进一步改善新冠感染后长新冠等后遗症。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统筹整合医疗资源,加强重点人群管理,筑牢基层防控网底。
在新冠疫情三年时间里,青浦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提升基层救治能力,防重症降病亡”,根据《青浦区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分类救治工作方案》,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级分类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做实分级诊疗,依托医联体,密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级医院、市级医院的资源协同和联动机制,夯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网格化分级分类诊疗体系;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落实相关设施设备等扩容增能,全面夯实社区救治工作基础;加强重症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早分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对标注“红色”的高风险老年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指导,特别是对疾病加重等情况及时发现与甄别,开展综合评估,牢牢抓住黄金72小时,为需要进一步诊疗的患者进行转诊。
未来,青浦区将提升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医防融合、分级诊疗、公卫应急、医健促进四位一体,持续建设青浦数字健康城区,通过数字技术创新融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提升区域医疗协同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重点打造六个中心学科实力,全面提升区域医疗保障实力。通过专科联盟、全专结合、学科发展等做实区域内医联体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