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款红旗H5试驾评测,1.8T动力输出强劲,转向比较流畅(2022款红旗h5试驾)

admin2年前行业信息440

红旗H5是红旗汽车旗下一款很不错的中型车,红旗汽车还在今年7月份升级了2020款红旗H5来竞争市场,这次新款车型进行了多处的细节改款,整体的竞争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目前国内中型车型市场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不少在售的车型都在通过升级的方式来提高竞争力了,最近笔者也得到了试驾新款红旗H5的机会,今天就和大家详细的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解读一下这款车型。

静态体验:

2020款红旗H5的外观上更加的大方的,新车的前脸看起来有着较高的辨识度,新车的进气格栅比较宽大,周边的线条描述的很清晰,直瀑式的中网视觉效果很不错,整个进气格栅都包裹了镀铬饰条来提升质感。新车的前大灯组比较饱满,LED日间行车灯带有一定弧度的变化,引擎盖上隆起的直线提供了不错的力量感,灯组下方装饰的切割样式的线条来提升立体感。新车的进气口是贯穿式的风格,两侧的线条勾勒的很夸张,新车的前保险杠比较厚实。

来到侧面,整个车身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单横幅式的腰线从翼子板附近一直延伸到了车尾,并且带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车门底部勾勒了一条平直的线条,和腰线基本上是保持平行的,看起来很有质感。车窗的周边包裹了镀铬饰条,多幅式的轮毂还是很大方的,整车的侧面看起来是很稳重的。

来到车尾,新车的尾部整体样式简洁大方,尾灯组相当的饱满,灯组的中间还装饰了“红旗”的汉字标识。小鸭尾的后备箱盖很时尚,尾部的辨识灯带很修长,双边单出的排气管很大方,整车的颜值还是很高的,可以给到90分的评分。

来到车内,我们感觉到的就是国产车型的做工更加的细腻了,新车的中控台看起来很饱满,一些细节处装饰了拉丝银色饰条来提升质感,悬浮式的中控屏是有配备的,新车还配备了电子换挡杆,多功能方向盘相当的饱满,触感还是很不错的,皮质的座椅也很舒适,笔者的身高在175cm座椅,做到第二排还是有一定富余的空间。

新车的长宽高为4945*1845*1470mm,轴距达到了2875mm。动力上提供的是1.5T+7挡双离合和1.8T+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169马力和197马力分,峰值扭矩分别为258N.m和320N.m,动力上输出比较强劲。

动态体验:

1.8T车型在起步阶段是比较迅速的,轻点油门之后就有积极的响应,在40-60km/h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的就是到了是很平稳的,50-70km/h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源源不断的输出,而且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并且没有顿挫感,整体的换挡是很平顺的,在超车的时候并不是很费劲,只需要加大油门,就可以轻松的实现超车。

车内的噪音控制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我们在高架路上行驶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新车的噪音控制是很不错的,振动和噪音都被底盘和轮胎消化的差不多了,虽然不至于说完全没有声音,但是整体的噪音能够在接受的范围之内。

在通过颠簸路面的时候,是有一些震动会传到车内,但是感受不是很明显,后排的减震器是比较不错的。在过弯转向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新款红旗H5并没没出出现那种没手感、虚位大的转向感问题,而且感受到的就是方向盘的调校是很灵活的。新车的刹车脚感是很不错的,不硬也不软,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实际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零百加速测试,最后得到的成绩是10.19秒,速度还是比较不错的。100-0km/h的刹车距离为41.39米,整个的刹车是比较线性的,动力上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强劲的,换挡上很平顺。总之新款开起来很顺畅,乘坐感受也很不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相关文章

穿雨林看长五发射 海南试北京越野BJ40(雨林冷吗)

穿雨林看长五发射 海南试北京越野BJ40(雨林冷吗)

TIPS: 北京越野 BJ40变化很大,非常大; 穿越湿滑泥泞的雨林,最危险的居然是蚂蟥; 为了在现场看火箭发射,要在草地上睡4个小时? 在嫦娥五号发射前夕,...

2吨的“胖子”能跑300公里——试驾腾势纯电动汽车(腾势400纯电动汽车)

聚焦新能源汽车,关注全行业动态。 腾势是个什么样的品牌?可能不少人还有些陌生。 腾势(DENZA)是深圳比亚迪与德国戴姆勒·奔驰共同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时,腾势...

汽车测试工程师怎么样? 工作内容 待遇 薪资?(汽车测试工程师招聘)

目前来说,车企软件测试方向未来有很大的前途,尤其是自动驾驶/三电行业前景比较大,比较吃香。 VCU/BMS/MCU/ADAS/智能座舱等方向的研究,能够进入车企的新能...

新能源汽车零跑C11用车体验(零跑新能源汽车c01图片)

零跑C11豪华版(磷酸铁锂电池78.5度,CLTC续航510公里) 车型:FZ6480BEV13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 制造厂商:浙江零跑汽车 动力电池系统额定电压/容量...

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启动提名 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奖2021)

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启动提名 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奖2021)

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日前启动。本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重点奖励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成果,加强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突破“卡脖子”技术相...

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西部(成都)科学城 新闻背景 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4个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全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