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实力派,家用纯电SUV稳妥选择——试驾天际ME7(天际me7汽车图片)
新势力的思维+老势力的质量标准=天际ME7
>
当下中国车市,如果说要评选出来一个最会吹牛的造车新势力,那么可能出现多家厂商酣战难舍难分的局面,很难选出冠军。但如果说选出最务实的新造车企业,把天际拉出来的话,反对的人一定不多。
与纯互联网公司跨界造车不同,天际是由传统汽车行业背景的团队另起炉灶,甩开包袱、拥抱新思维打造的到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其首款产品天际ME7已经上市近两年,把曾经的规划都变成了经得起考验的产品。

此前笔者曾参加过编队试驾,但最近有机会将试驾车开回来,将试驾融入生活,有了更多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心得。
空间、智能系统体验出色
天际ME7是一辆B级SUV,与汉兰达、Q5L等车同级别,拥有410km和530km续航两个版本,补贴后售价分别为23.88万元和26.98万元。
作为一辆B级SUV,ME7的空间值得一说。它的车身宽度达到了1970mm,比Q5L、汉兰达都要宽上大几厘米,横向空间非常宽敞,后排轻松乘坐三名成年人。

得益于怀挡的设计,天际ME7营造了平坦且宽敞的前中控台,笔者日常写作及电脑办公,中控台可以充当一个小桌板,在充电等待时,这个“桌板”非常有用,比以往在方向盘上解决好太多,这一个设计可以给个大好评。

纵向空间也完全没有问题,得益于天际ME7正向设计的纯电架构,它的轴距达到了2830mm——虽然这种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容纳更大尺寸的电池,但也无疑为乘客提供了更充足的乘坐空间,衡量腿部空间时两个拳头根本不够用,可谓一举两得。
天际ME7内饰设计上整体偏向中庸,但它的5块大屏显得极为不平庸。这5块大屏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可以互通互联,这主要得益于其整车采用了全新的以智能化为重心的构架设计理念。

后排的大屏简直是哄娃神器,驾驶或者副驾驶可以在自己的屏幕上选取节目,然后推送到后排,非常方便。但也有一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声音是共享的,毕竟同一个空间外放不同节目的声音会干扰。不知道日后天际会不会为每块屏幕开发一个专用的车载耳机。


这几块屏幕的反应速度非常不错,尤其是语音识别,下面有一段视频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视频是完全原片,没有经过任何剪辑,而平时网络上很多厂家的宣传片都经过剪辑,从语音输入到系统做出反应的时间通常会减掉一两秒,而天际ME7的这一段是笔者试驾过的语音交互系统反应最灵敏的车型之一。
体验天际ME7车机语音反应速度187 播放 · 0 赞同视频
动力输出细腻
天际ME7的动力系统采用了一台160kW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扭矩330Nm,百公里加速时间7.9秒。从账面上来看数据,似乎ME7与众多新势力相比并无什么出彩之处,但这样看图样图森破了。
高级别汽车的核心价值在于细节方面的处理,通过这些天的试驾感受,能感觉到天际ME7的动力输出非常细腻。
这主要有两方面因素,首先动力输出更平顺是电动汽车与生俱来的优势,绝大多数的电动汽车都比同级的燃油车动力更加线性。

第二个原因也在于天际的调教功力非常不错。并非所有的电动汽车都能够做到让人满意的线性和平顺,比如某性价比非常高的新势力造车品牌,十几万的A级纯电动SUV看起来很便宜,但是电机体验非常差,时而动力软一下,时而猛地来一脚,那种感觉,让很多人都受不了,尤其是乘客。
天际的续航表现也得说一说。首先它的高配车型配备了一组72千瓦时的锂电池组,可以提供530千米的NEDC续航。
从续航、电量两个维度来讲,天际ME确实不出彩,没什么可吹的。但真正的核心在于,天际ME7采用的并非当前能力密度最高的811电池,而是安全性更有保障的622电池。

其实厂家如果想升级最新配方的电池非常容易,重新验证电池包就可以了,分分钟的事,马上就可以提升续航里程,让数据更漂亮。
但是出于安全标准的考量,天际并没有这样做,正如开篇所述,天际是传统汽车产业的团队打造,对汽车更有敬畏之心,质量和安全标准都按照传统合资企业的标准来严格要求。

笔者拿到车辆的时候系统已经提示充电,拿到手后充电至82%,在北京城市区行驶一周,行驶了358公里,此时又提示低电量。经计算天际ME7的城区实际续航能达到标称的82%左右,也就是充满的话实际续航能超过430km,夏季的表现还可以,不过冬季的实际表现怎么样暂时就无法测试了。

笔者充电是在北清路一处普天新能源充电桩充电,一次就成功了,天际ME7的兼容性给笔者的第一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么说是因为此前试驾某款豪华品牌的电动汽车在这个充电站没有一根桩能够兼容。
行驶质感“跨界”
电动汽车时代,受限于电池技术瓶颈,续航已然不能区分汽车的档次。但是,底盘质感仍然存在很高的门槛,高中低档泾渭分明。
天际ME7的车身设计采用了类似跨界的风格,其高度为1660毫米,比很多A级SUV还要低上几厘米,而且其电池平铺在底盘,使它的重心更低,而且座椅设计也非常低,质心进一步下降。

所以虽然它外观上看起来偏向跨界SUV,但是坐进去、开起来更接近跨界轿车的感觉。配合255毫米的宽轮胎,明显能够感觉到ME7的过弯极限比普通的SUV大了很多,这使得喜欢开轿车的笔者非常惊喜。
同时他的悬架调校也值得一提。相对于宝马X3等德系SUV,天际ME7的悬架要更柔韧一些,支撑性不像德系车那么强。这恰恰符合其家用的定位,毕竟这不是一台纯粹的追求性能和驾驶乐趣的车,而是一台标准的家用城市SUV,这种调教在驾驶者和乘客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是相对成熟的风格。
抛开软硬这一主观感受之外,天际ME7的底盘质感表现是比较有确定性的。过减速带时,底盘会通过颇具高级味道的触感来提醒你,这是一辆B级车。

这种厚重感是A级的SUV基本做不到的,无论是威马EX5、几何C等电动车还是RAV4、途胜等燃油SUV,都做不出来这种高级感,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亘古不变的。
换个视角看天际ME7
当然以上这些是按照传统的思维来体验和评价天际ME7,我们还可以从工程师的角度,看看它在缔造者的眼中,ME7有什么亮点。
ME7基于iMA架构打造,iMA平台将汽车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不同的层级工序来打造整车。其底层逻辑是网络架构,在网络架构搭建好之后,iMA才开始安插汽车的各个硬件。

形象一点来说,网络架构由域控制器以及高速车载传输网络构成,就好比计算机的主板,负责联络所有的硬件,负责电流和数据的传输。
主板搭建好之后,工程师将不同的功能模块,电驱、电池、悬架等等诸多硬件布置在不同的网络端口,犹如计算机的各种附件安插在主板上。
这种思维定义下,ME7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硬件,很多部件都拥有通信、升级、自定义能力,让软件定义汽车更快地走进现实。

软件定义汽车不是口号,电门的灵敏度,能量回收的时机、力度、逻辑,刹车的反应速度、线性程度,主动巡航的介入时机等等众多参数都是可调节的,是工程师设定的。
人的驾驶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师对汽车的理解,而且随着技术的迭代,车辆的性能也可升级,消费者将可以不断享受最新的技术,直到硬件被淘汰,这也是软件定义汽车的真谛之一。
当然升级可以说是期货,就当前而言,这种底层智能化的设计也让天际ME7有着出众的体验。
之前我们提到的其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反应非常快,也是它的智能化体验的表现之一。智能驾驶、自动汽车方面算是另外的两个表现维度。
从配置单上看,天际ME7与主流的智能驾驶方案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大家都能达到L2+辅助驾驶功能,但天际ME7的智能化胜正体验。
尤其是它的主动巡航,在北京五环路行驶,正常跟车或者堵车的时候,其电脑的判断能力和执行逻辑稳如老司机,既不会突然的刹车突然的加速,又不会猛地介入方向吓人一跳,就像一位非常成熟稳重的职业驾驶员一样,缓缓的执行,每一步都留有余地,给人的感觉非常舒适。
它的自动泊车识别速度和反应速度也相当不错,在上市一年多之后的今天依然比很多新车水平都要强。下面这段视频大家可以看下:
总之在产品力的塑造上,努力集新老势力之长的天际ME7工程师已经做得相当出色,但客观来讲天际ME7的销量并不能令人满意,与头部的车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未来天际方面能在产品力之外,为品牌赋予更多的内涵,采取一些像欧拉或者蔚来等企业的营销套路,让车除了工具属性之外,也能代表一种情感、一种身份,那么天际ME7的市场表现一定会达到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