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汽车测评的幕后故事,揭秘车圈的那些潜规则
自媒体行业里有一句怪梗:如果你想赚钱,就去当汽车博主。毕竟车企为了增加自己的流量和关注度,是不会吝啬的,而作为汽车博主,一两篇冠冕堂皇的吹捧文章倒腾起来也是极其方便的,这样各取所需的好事情,渐渐就变成了这个行业的常态了。
类似这样的潜规则,在如今的车圈还有很多。滚爷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小圈子里的那些所谓“常态”吧。
这里面有一个逻辑,你给我充值,我说你好;你不给我充值,我说你好,你下次就来我这边充值了。但是,如果我说你不好,那这条充值通道就被我自己关上了。因此,说缺点是不可能说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说缺点的。
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写好一篇汽车测评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用亲身的感觉结合实际情况去评定一款车型了。然而在现在这个快餐化的信息时代,不论是新闻或者是测评,或许只能维持三分钟的热度,在这种情况下测评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简直是在所难免。
往往那些经过精心准备的测评起到的效果或许和一篇照着新闻稿随便制作出来的快餐文是一样的,甚至有可能因为其中的某些尖锐的观点,精心准备的测评反而效果不佳,毕竟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除了这个外,汽车厂商和公司上层方面带给编辑的压力也是如今测评越来越水的原因之一。有的时候恰巧写到了自家金主的产品,该如何选择就不用滚爷细说了吧。更别提很多测评走的其实都是充值路线,拿钱办事嘛,毕竟媒体人也是要恰饭滴。
即便如此,其实这种测评中还是有很多“黑话”道出了实际情况的,就看你能不能看出门道来了。比如说车型改款外观上一点都没变,一般用到的文字描述是这样的“延续了经典的设计”。同理如果说这款车外形实在是丑,比较委婉点的说法是“外形设计非常独特”。
类似的春秋笔法也有很多,说实话目前车企一般为了迎合市场桀纣,新车出得太快又同质化严重,包括外形设计也越来越俗,每辆车开起来的感觉都差不多。这种情况下,让编辑写出特点写出逼格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毕竟造车的人都不走心了,让我们这些写车的怎么有情怀呢?
最后的问题也同样落在了编辑身上,毕竟因为知识准备,经验累积,阅历资质等等因素导致的编辑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测评只是简单的数据罗列,想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却因为水平问题导致呈现的效果出了偏差。
更何况测评大多都是主观感受,那就必然添加了编辑个人主观的好恶。在测评你喜欢的牌子时,不知不觉就吹了起来,而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品牌,不知不觉流入出的厌恶感难免会传递给读者。
而且车评这种东西,即便是再客观的评价也会有人质疑说是主观的,毕竟每一个人对于某一款车型的见解都是独到的,你带着这样主观的见解去看任何测评,你都会感觉不客观。所以要我说,车评的作用只有两个,一个是娱乐消遣,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二就是增强购买者的信心。
而作为消费者来说,测评只是一个辅助你了解一款车的工具。其他还是要根据网友的反应,去4S店中亲身的感受后,由自己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车评。那么关于汽车测评这件事情,你还有什么想吐槽的呢?一起来滚爷的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