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体格论英雄 瞅瞅那些胡闹的小车们(以体能论英雄作文)
[XCAR 汽车文化 原创]
在我们的星球上,总少不了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或者事物,他们的存在给人类原本无聊甚至是只有黑白色调的生活抓了一把盐又倒入了一勺糖,虽然五味聚首的确很怪,但炸裂式的颜料却在胶片世界里肆无忌惮地铺张开来。最终,一张看似杂乱无章的抽象画展现于世人面前,透着一股胡闹的味儿。
在当下的汽车界,上到设计师下到消费者好像都愿意在外形设计上寻求一种突破,他们大概是受够了那些墨守成规甚至是循规蹈矩的汽车外观,力争用夸张与变态的造型来彰显出自己的“不一样”。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汽车公司ReliantMotors生产出了一辆迷你型汽车,它拥有符合当年审美的车辆外观但却只有三个车轮,在面对各种经济危机之际,它也曾无数次向车主证明自己“廉价不倒”的优越性……
看过Top Gear的朋友都知道,“大猩猩”(杰里米·克拉克森)曾经就在节目中驾驶过罗宾,整个视频从头到尾就是围绕“翻车”立意的。作为一款车身并不重的三轮汽车来讲,罗宾最高车速接近80km/h,真的是有点太危险了。
这款三轮汽车虽然被定义为了“Car”,但是在英国,人们必须持有正规的摩托车驾驶证才能拥有和开动它。虽然它格外的廉价,但是经济实用的确让不少群众成为了它的车主。罗宾自1973年开始生产,直到21世纪之初才正式停产,可见它在欧洲的保有率并不在少数。
成立于1919年,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生产Larmar的机床公司至今还在从事数控机床以及电机装配等业务。可见在那个年代的欧洲,每个人都心怀着一个汽车梦。而Larmar也在1951年正式停产,短暂的“寿命”留下了一个“最窄车型”的名号,也值了!
不为别的,只为逗
电动车是如今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未来汽车亲和环境的正确走向。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用当今眼光看汽车发展并不充分的时代里就曾出现过电动车的身影。在当年,电动车“不符合实际”、“一点也不成熟”的观念左右着人们的思维,但它们“胡闹”的背后却充满了对后人的启示。
Amitron的造型在当时充满了未来感,娇小的车体配上木楔型的车身设计让它能够为较高的续航里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过由于一切针对电动汽车的客观条件在那个年代都并未成熟,因此这样的小型电动汽车也未走到量产的那一步。
作为美国汽车大厂,福特也曾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启过研发电动汽车的实验项目,他们生产出的福特Comuta电动概念车在当时已经接近量产的水准。这辆车身尺寸比日本Kit Car还小的电动车完全充满电以后能够以40km/h的平均时速行驶约60km。虽然其活动半径不大,但是给当时城市生活的用车人以及汽车制造商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出行理念。
看到这里才发现,1947年A.L.C.A打造出的这款小型汽车在外观设计上看起来是最正常的了。由于车身小巧,因此整体并没有任何年代感.此外,敞篷、老爷车的外观让它更像是以汽车题材动画片中的常客。其实,这款量产车在当年只生产了10辆左右,后来因为公司涉嫌财力诈骗,不得不宣布破产,所以这款车也算得上是弥足珍贵。
六七十年代的电动车
卑鄙的我,小黄人大家都看过,话也说不清,事儿也办不好是它们最大的特点。不过,它们可爱的造型却是漫画家手中的“利器”,深入人心。1957年,有两位漫画家一拍即合联手用卡丁车为基础打造了一款“简易”的汽车,看到它之后,我对漫画家的定义又有了全新的认知。
对于Cyclops的驾驶坐姿,两位漫画家兼设计师表示有话要说。他们一直认为“蜷缩状”的驾驶姿态能够有效缓解人体各个关节在车祸发生时碰撞所带来的冲击,坐在车里舒不舒服咱先不说,但这样真的安全么?我读书少,为了胡闹和娱乐大众,骗,就骗了吧。
除了那辆不一定安全的“卑鄙的车”之外,德国人曾经还生产过一款一定不安全的车,就是眼前这款低颜值、低效率的三轮汽车——Hoffmann(霍夫曼)。其实,它除了长得“无比丑陋”以外,身上的每一处设计都能够令人咂舌,虽然德国人严谨的制造工艺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能够得到认可,但就它而言真的是太糟糕了。
放下它轮距和轴距奇怪的比例不谈,这辆三轮Hoffmann的不少设计都堪称“无厘头”,譬如从车顶加油的油管暴露在车厢中央、A柱完美地挡住了后视镜的视线等等,Hoffmann都能“恰如其分”地给你上一课。
编辑点评:胡闹代表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从以上这些车型上来看,或许它们的存在只是想改变一下不同年代下人们对于汽车外观、动力方面的认知。有的收获颇丰为后人提供了不错的造车观念,而有的却沦为人们的笑点,无论好坏,汽车圈儿内的奇闻轶事每天都在发生着……
幽默还是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