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拆车实验室」拆解新款理想 ONE 发现其底盘与汉兰达雷同,且多个零件参数完全一致?(理想one2021款参数)
意料之中。 我曾经短暂的入职过一个新能源势力,待了2个多月果断跑路,这个公司现在也倒闭了。。。由于我是从丰田中国跳过去的,一下子让我上手这么一个开发模式,直接让我惊掉了下巴,表示能力有限,学不来。 这是什么开发套路呢?找到一个和自己定位接近的同级别燃油车,然后拆车,扫3D数据,逆向建模,然后和大量三电供应商交流,不选好的,只选能够匹配的硬件布局。再把三电的数模放进去,把相关的支架、管路、结构件改制,一套完整的3D数据就出来了。我所在的这个新势力更牛,原型车是某国产车型,直接花了几百万挖人,连人带一整套3D数据全部挖了过来,逆向扫3D都省了。 试制车是怎么做的呢?直接买了几十台燃油车的量产车,然后把发动机变速箱等附件全部拆了,把自己买的三电装上去,匹配不上怎么办?直接找机加厂现场加工,啥支架都能装上去。前脸自己做一个,屁股自己改一个,四门两盖换了铝合金的(高大上),轮胎轮毂换了,内饰面板也换了。直接一批次骡车就出来了,该做试验做试验,该路试的路试,该上车展的上车展。不得不说,这样效率是真快,而且成本反而更低。 这种开发模式在新势力起步阶段很常见,因为新势力刚刚成立时不具备正向开发能力,想要快速上市只能逆向开发,无非就是大家选择哪款车,做的隐蔽不隐蔽了。理想ONE的定位和汉兰达高度接近,很早坊间就传闻是逆向开发汉兰达的,这次被证实了。虽然面子上不好听,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解决手段,如果结构框架、硬点布置、底盘、白车身、悬架等参数都复刻汉兰达的话,至少可以规避掉很多设计问题: 比如安全系数有一个保障,结构刚度、力学传递没有问题,加强一下就能应对质量增加了; 操控性不至于太差,前后束角,运动姿态,麋鹿测试啥的翻车概率较低; NVH有一定底子,不会出现明显共振问题; 各个零件之间也不容易出现干涉,间隙余量有保证; 不会出现设计出来无法生产的问题,零件给供应商都能制造; 零部件评价标准有了,至少有样件进行等价性对标验证; 装配性也没有问题,有了经过大量验证的布局,理想生产线能够生产; …… 我举例的上面这些都是需要多年的KNOW HOW积累的,对于一个新势力的首款车型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理想ONE 复刻一下我也能理解。老实说,作为一个从业者,他复刻了汉兰达我反而敢买,要是全新从无到有开发的,鬼知道有多少设计BUG。 不过,如果理想要真的进步,那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正向开发能力。理想ONE已经很成功了,第一桶金也有了,如果他把这部分资源投入自身技术能力培养建设中,在后续的车型慢慢培养正向研发体系,那么这个品牌能够好好的生存下去。如果他后续车型还是找一款燃油车复刻一下,那么他的上限不会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