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通风坐垫测评1-2:紫风Ling篇 8风机通风坐垫(座椅电动改装)
8风机版
原本想把四种放在一起。但是考虑到篇幅,还是作罢。
一期一种最好。

按照上期总结的测评流程,开始:
标签

还是GB 18401-2010(C),只标注了纺织品标准,没标注电器标准。
厂家还是天台名冠。
材料是聚酯纤维(涤纶)。
底面是布+胶粒。
不过外表面边缘区域有不少的PU仿皮材质。
用来增强耐磨性和气密性。
但是显然有0-3测试的前车之鉴,
这PU仿皮的夏季温度注定感人。。。
尺寸重量:
总长125cm。


如果,
以坐垫头顶为0刻度,向下延伸坐标轴。
臀背连接区58.5至64.5cm(简记59至65)

臀部区65-125。
看似很长,实际上由于实际安装,要折叠部分地方,导致实际长度并不这么大。

臀部实际散热区65-105cm(40cm),宽度大约30cm。

如果从结合处65cm处算起,
实际臀部区是65至105,40cm。

而外加它两个尾部分段区。
分别是第一PU段(小段)为105~111。
第二PU段(大段)为111~125。

同样,安装以后,背部也会出现窝折。实际高度也无法达到平躺时测试的长度。

但是散热区基本上不会存在折叠。
背部散热区,15.5至58.5cm。
宽度:
整体宽度大约都是53cm,
散热区宽度也大致是30cm。
臀背同宽,
毕竟风机主板都一样。。。
固定方式:
头带+腰部梅花扣+尾部倒钩
头部环带
腰部梅花扣
不过它的梅花扣缝在内部的,需要控制四个拉锁来露出。
尾部乏善可陈,就是俩倒钩。
其实这套安装方法,针对的是有座椅气囊的车型。
有些坐垫的固定方式是在胸部高度的地方,扎一根布条。
显然这样有安全隐患。
但如果你没有座椅侧气囊,
那么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
(鉴于现在座椅侧气囊配置的车型,越来越多。)
(无论第三方如何宣称自己不阻挡侧气囊,但最好还是安全第一。尽量不要选择高位绑带式固定)
拆解
拉开拉链,就是俩对魔术贴。
轻车熟路,很容易就能拆出主板来。
不过臀部主板的线太短,可能要弯一下主板才容易拿出来。。。
不出所料,
还是8风机通用主板。但是比5风机版,这两个主板各自去掉了一个风机。
风机功耗12V*0.25A,一共8个。
虽然两个风机主板都一样,但区别在于:
臀板上还有一个可分离的网垫。
猜测是用来改善坐感的。
材料
设计思路也是内外两袋。
不过内袋是PU仿皮作为底面,用来保障不漏气。
外袋则是内部铺满了白海绵。
甚至控制器也是铺了海绵
可惜这个控制器是卡扣设计,很难拆下来。
而且这海绵稍微弯折就裂开。。。
虽然标签上支持水洗,但是安全和方便起见,
还是不要水洗了。
重量1.2kg
噪音功率测试
按钮就俩:开关+三档调速。
没有记忆功能,每次开机都是三档。。。
(0)静态环境
室内41.5dB。
(1)开机三档。
最大峰值功率35.4W,之后稳定在23W左右浮动。
最近距离直接放风机区,噪音77.8dB。
低点:距离5cm,74dB
高点,大致头部高度
65dB。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坐垫的功率会慢慢下降。。。
过了几分钟,它的功率就只有22W了。不知道是电源导致的,还是风机自身导致的。
坐下以后,功率只有20W了
起身以后,功率上升到21W。
大概是坐上去以后,风机进气量不足,导致功率下降。
噪音也下降到49dB
腿部噪音也下降到64dB左右。
果然这块厚度30cm的大肉的隔音效果不错。。。
(2)1档最低风量
功率13.6W左右,极限噪音68dB。
低点噪音64dB,高点噪音55dB。
坐上去以后,功率下降不明显。
只掉了0.2W左右。
头部噪音45dB。
但是我不贴背,噪音升高2dB。
(3)2档中等风量
功率17.7W左右。
极限噪音74dB。
低点噪音69.5dB
高点噪音61dB
坐下以后,
功率下降0.5~0.6W。
背贴背噪音47dB
不靠背噪音48.5dB
【个人体验】
这个坐垫好处是风机内置,不再吊挂在两腿之间。
腿间挂风机的缺点就是下车容易绊脚。
可是这种腰臀部风机的问题也有。
坐着硌屁股——好在厂家专门在臀部加了弹性网。
但是依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垫高感。。。
这个坐垫还有两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1是风力太弱。而这锅应该算在它用的网布头上。
虽然网布有很多小孔,但是网布本身把气流的冲击力稀释了。
就没有那种凉风刺股的♂快感♂了。
2是作为进气口的腰臀部,如果坐的太深,可能影响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