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IHS和E-NCAP的汽车安全测评差异如此之大?哪家更权威?
美国是日系车最主要市场之一,在中国市场崛起之前,甚至可以把“之一”二字删掉。在欧洲却是另一种情况,日系车根本卖不动,欧洲人始终固执,只接受欧洲本土汽车品牌。 IIHS也好,E-NCAP也罢,它们测试车型选择范围,基本局限于本土销售车型。E-NCAP对应欧洲市场,IIHS对应美国市场。在欧洲上市的日本车本就不多,能拿E-NCAP五星自然寥寥无几。 E-NCAP属于公益机构,不像C-NCAP那样自负盈亏,所以很多做法都比较“圣母”。将主动安全装备、儿童保护、行人保护等纳入考核,E-NCAP都是先行者。 也有人说,E-NCAP跟欧洲供应商有勾结,以分数来迫使厂商采购更多安全装备,最终羊毛出在消费者身上。没有证据不好说,但E-NCAP的公益性质,确实可能会催生出一个“圣母婊”,好心不一定做好事。犹如《三体》里的叶文洁,如圣母般向三体人发送地球信息,直接导致地球被毁灭。 偏置撞击,在没有应试准备下,让一众车型拿来不及格成绩,当中包括很多豪华车型,例如当年的奔驰C级、雷克萨斯IS等。后来厂商开始研究25%偏置撞击,成绩总体得到提升。 好景不长,IIHS又对车厂来了一次突击,之前拿驾驶席一侧做25%偏置碰撞,我这次换成用副驾驶一侧来撞。结果抓出丰田等一系列厂商,只针对驾驶席一侧进行结构加强,IIHS把这种应试行为公之于众。 究其原因,IIHS背后是保险公司联盟。保险公司为了降低保费支出,有很高的积极性去挑厂商的安全问题。某程度来看,利益者制衡利益者,没有比这更高效的监管方式。 不过利益抗衡,难免有些自利行为。IIHS干扰美国立法,让汽车必须加装后防撞钢梁。后防撞钢梁最主要作用,就是在低速撞击时,车尾损伤更小,籍此降低保费支出。不仅是后防撞钢梁,倒车影像在美国也被列为标配,背后最大得益者显然是保险公司。 翻看网上很多文章,很多人一上来就说什么欧美那么多东西标配,中国不标配就是落后于人家,殊不知背后的利益博弈。换位思考,很多美国强制标配的东西,在欧洲并不要求标配。欧洲人是不是也要“自卑”一番,说美国市场多么厚道,欧洲市场多么无知?反之亦然。 最终结论,IIHS和E-NCAP都很权威,但两家侧重点不同。再引申说一下,我们C-NCAP看起来跟E-NCAP很接近,项目看似都一样,可是“隐性”标准相距甚远。 C-NCAP之前推2018新规,某程度把之前的“猫腻”给抖了出来。例如同样是侧碰,C-NCAP台架车只有950kg,无法模拟小车质量,而E-NCAP则达到1400kg!同样的鞭打测试,C-NCAP测试速度是15.65km/h,而E-NCAP测试速度是24.45km/h。C-NCAP会在2018年把鞭打测试速度提高到20km/h,但依然低于E-NCAP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