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8号测评wey vv7以及后续的删帖,笔者有话说(38号车评为什么叫大佐)
2017年6月5日晚,38号车评中心在发布长城魏派vv7的测评视频,旋即遭到了密集的删帖删视频对待。当然,笔者还是在B站看到了这段长达四十二分钟的视频,视频简而言之表达了这几层意思:静态好评、配置丰富、车重太大、NVH不错但是优化方法太笨、极限低操控差、动力总成匹配有待提高、油耗高且作弊,但是总体给及格且肯定了长城这几年的进步。
实话说, 38号的火力有所收敛,这次的评价总体积极,且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却仍然遭此毒手,实在是有些令人费解。不得不说,长城这次的公关简直是负分滚粗的反面教材。
时钟回拨到两年前,38就对当时上市不久的哈弗H9做过测试并发现了该车型的越野安全隐患和装配工艺问题,视频发布的时间为2015年的5.27到6.2之间,而后由此引发了网上激烈的撕逼大战。而长城官方做出题为“致广大车友的感谢信”的认怂回应时间为同年6.13,这其中有半个月的时间差,也就是说,这一回应是长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从结果来看,这一轮38号完胜。
而长城方面这一次因38关于vv7产品测评视频而引发的危机公关,则更像是受到强烈刺激之后本能的应激性反应,就比如某个人做了什么错事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弥补,如果错误严重到足以影响到自己的核心利益甚至是个人安危(哪怕只是自以为会如此),那么这时候做出一些极端举动也就不会令人意外。而这次wey vv7删帖事件就此种思维的痕迹。
因此,管中窥豹,再结合长城一贯作风,不难体会到长城相关负责人当时的焦虑与惶恐。魏总对豁出自己姓氏和名誉砸出重金打造的新品牌下达了不许失败的死命令,在这个一直以事无巨细的军事化管理著称的企业,下面的人自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点风吹草动即草木皆兵,因此以堪比去年的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反应速度迅速行动,搞了个大新闻。而殊不知,封禁即最大的褒扬,这样一来将原本基本只会在小范围内流传讨论的内容炒出了更加广泛的话题效应,上演了一出十足的闹剧。要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完全封禁某项内容是何其的困难。
从这一事件以及vv7产品本身来看,长城在研发方面确实有所进步,但是进步并不明显,已经被国内一线自主车企甩在身后。产品本身不过硬,牛皮吹得再响亮也没用。从这次测评结果来看,vv7越级存在的油耗、整备质量绝无可能支撑起一个成功的品牌,表面功夫做的再足也无法掩盖其虚弱的内在。WEY品牌几乎是横空出世,我很好奇vv7车型的研发周期是多久,整车平台是否是正向研发,各种测试验证是否都做的足够充分。
多年来,专精的SUV长城哈弗一直没有拿出吉利博越、荣威RX5、广汽传祺GS8一样的佳作,热销产品靠逆向、拉皮以及多生孩子支撑,甚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研发体系,虽然长城有着几乎傲世全球的利润率。这样的企业,未来必定堪忧,不知道长城是否能安然度过2020年油耗5升这一关。表面上的风光远远无法掩盖前路上的重重隐患。
话说回来,笔者认为,长城最合理的做法是不回应,或者承认缺陷老实认错然后改进,然而事已至此也就没有回头余地了,且看后事如何发展,现在说这一事件对vv7、wey品牌乃至长城汽车本身的影响还为时过早。但是这件事至少能让公众明白一个道理:即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便宜还什么都想要,就会买到NVH靠堆料、油耗靠造假、公关靠删帖的所谓“豪华SUV”。爱国不是理由,就算长城倒下了,中国汽车工业还有上汽广汽吉利们在努力前行,这么多年了,长城还是老样子。
最后笔者想说,有了38号的珠玉在前,其他车评人应该怎么评测vv7呢?长城今天删帖,明天会不会就去用同样的方式处理维权的车主呢?这样的企业,实在是难让消费者放心。此时此刻,长城的水军以及自来水已经出动,前方高能,请带好安全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