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通风坐垫3-2:单产品品牌测试 W某P 按摩版(带座椅通风的新能源车好吗)
【3】类文章主要是一些只有一个两个产品的品牌。
看惯了一百二百的平民产品,
这一期我把目光投向了X东自营最贵的电动通风坐垫:
美国W某P


它家就俩坐垫,一个单通风,一个通风+按摩。
打完折居然还有390多块钱。
简直肉疼——几乎能买俩紫某Ling了。

不过这家总算是一个「真-X东自营」了。
X东发货+X东售后。
到手以后最瞩目的就是盒子上的♂自由♂

放错图了。
自由女神像。

盒子背面是八国联军说明文。


万盛天弘制造,微尔普销售。

网上能查到这个微尔普(W某P-CN),是个注册资金100万的公司,大股东是简某楠。

而万盛天弘,则是注册资金100万的「小微企业」。
50%股东是简某莉。

好吧,简。。。不多说了。
懂得都懂。
材质:PU皮面包边+织物表面+胶粒布背面
总长118cm

头背长:0/60.5cm
臀尾长:60.5/118cm
腰折区:55.5/60.5cm
尾端:105/118cm
背风区:17/55.5cm
臀风区:60.5/107cm

宽度:50cm(最大)
风区宽度:26.5cm
PU面宽度:5.5cm(臀侧),3.5cm(背侧)
重量1.25kg

固定方式:头卡带+腰卡带+尾双倒钩
比较有趣的是通电插头。
这个插头兼容俩USB充电接口。
保险丝是250V/F5A。
比一般的3A型的限流还高。。。
俩USB口,5V2.4A和5V1A,双头总输出能力5V3.1A,充电速度属于慢和更慢。。。
说实在的,这种设计的接头我并不看好。
主要还是这USB接口做工让我一眼就看出一股华强北味。
而且也没集成QC3.0快充功能,已经落后时代了。
您都卖到400大洋了,总得给人家消费者一点甜头吧?
拆解:
尾部背面有双头拉链
底部是一个风机盒,集成了俩风机。
单机功率:12V*0.3A。
总功率计算值7.2W。
这个风机可以自己拆下来,正反接入,控制吹风还是吸风。
想测风速,但是测试工具和方案一直没有设计好。。。官方宣传也是臀区为吸风。
不过这个风机的吸风能力比较弱。
毕竟织物风道的密闭性不强,外加被压扁,很难形成比较好的吸风通道。
背部风机因为没有拉链,必须掏特别深,撕开魔术贴X2,即可从尾部掏出风板。
四风机,单风机功率12V*0.2A。
总功率计算值:9.6W。
从面板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6风机位+双按摩电机位+全尺寸加热丝位+重力按钮位的兼容风板。
呃,你都这么贵了,还搞兼容板,这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而且重力开关还不是紫厂那种双腿框架式,而是卡厂那种菊花按钮式。。。有可能一些菊花不够硬/坐不够深的坐者就触发不了开关。
不过这个兼容风板比紫厂的兼容板,设计上还有一些小细节。
比如中间一串的导风凸起,是分裂式的。
这种分裂设计,可以在坐下俩瓣屁股时候,让板子中间应力发散掉。
再就是一个背部板子居然搞了三套插线。
这么做的好处自然是把风机线路和按摩线路分离。
因为按摩线路是随时间波动的电流,整合在一起对风机工作的稳定性有影响。
不过所有的线终究还是要在总控盒处汇合——电还是要从一个地方出来的。
臀部风板是缝死的,无法取出,只能用手摸。
发现臀部风板并不是6风机兼容板。
默认启动一档。开关+调速,同一个按钮。
按摩键单独一个按钮。
功率噪音测试:
(0)停机状态,环境约42dB。
(1)三档
直接按三下调到三档。
功率13.1W
极限噪音:腰部72dB,尾端74dB
高点噪音57dB
坐下靠背,头部噪音50dB,功率下降到12W。
坐下不靠背,头部噪音51~52dB。
(2)二档
功率11W
极限噪音:臀69dB,尾66dB。
高点噪音:54dB
坐下靠背,头部噪音49dB
坐下不靠背,头部噪音也大约49dB
(3)一档
功率8W
极限噪音:臀63dB,尾64dB。
高点噪音49dB。
坐下靠背,头部噪音46dB
坐下不靠背,头部噪音47dB
乘坐体验
驾驶体验约一天上下班路程。
首先是作为一个坐垫,乘坐感受不错。
这个坐垫并不是最薄的,但是确实是我测过的二十个坐垫里第一第二薄的。
坐上去没有臃肿感,对座椅侧面支撑的影响不大。
腿侧PU面打孔,外加主要部分均为织物表面,还不至于积热窝汗。
气流被织物表面阻挡,无法形成集束性很强的风。
背部依然有一点窝热区,
但是整体还是有一些气流的,起码不会积汗。
晚上补照片总觉得发黄。。。尾端吹风坐垫是很常见的设计。
这种风机坐垫的优点是风机在椅子靠下位置,噪音控制好。
坐着不硌屁股。
还能吸进脚部空调出口的冷气。
单风机大风量,送风效果很强。
但是,
尾端吹风坐垫的通病,
就是:
实际装车、人体坐下以后,背部出风不足。
尾端的风机吹出的气流,在臀区散气和腰部弯曲部丧失了很多能量。
外加风机本身的风力不足以在背部形成足够的压力。
这让很多人觉得坐上去以后,感觉背部不凉快。。。
于是W某P在背部补了四个小型风机。
显然这个设计是很用心的。
但是日常价400块钱了,还在用兼容板。。。有点说不过去。
总结:
作为尾端鼓风+腰部内机吹风的合体型通风坐垫,
既解决了尾端鼓风坐垫的背部无力问题,
又解决了全内置风机坐垫的进气口硌屁股。
扁平风机还减少了尾端风机坐垫的外风机硌小腿的问题。
整机噪音控制也还可以。
吹风依然不是很明显,毕竟被织物表面阻挡。
但是尾端风机可以吸空调冷气,
等车内气温下降了,坐垫也跟着很凉快了。
做工还不错,但也只是在同类产品里算好一些——与车厂原装设计和工艺还是差一些意思。毕竟这种程度已经是小微企业的极限了。。。
不过设计也没有什么明显缺陷。
除了价格太贵,
品牌也许只是洋牌子卖标授权,
也没别的可吐槽的了。
(买来自用总觉得差一点意思,用来送人倒挺好——起码盒子唬人。。。)